在线客服系统

首页 >> 财政动态 >> 权威要闻

回到顶部

“约”吗?先刷单!男子两天被骗近18万元

时间:2025-05-04 21:27:01 来源:本站

诈骗手法:在网络上散布 “轻松兼职,高额返利” 的虚假广告,声称只需在电商平台进行刷单操作,每单任务短时间内即可完成,能获取 10 - 50 元不等的酬劳,甚至宣扬每天投入 2 小时,月入轻松过万。与对方取得联系后,会收到工作申请表与流程介绍,初期安排购买小额充值点卡刷信誉,完成后迅速返还本金与佣金,让求职者放松警惕。当求职者加大投入,进行大额支付后,骗子便以各种借口拒绝返款,如系统故障、操作违规等,使求职者血本无归。更有甚者,骗子会利用情感诱饵,以 “约会”“交友” 为幌子,诱导男子参与刷单。例如,有男子收到陌生女子信息,对方以 “约” 为噱头,称完成刷单任务就见面,男子在两天内被骗近 18 万元。Image_11349652641906.jpg

防范要点:树立正确观念,认识到 “刷信誉” 行为本身就违背商业道德与平台规则,是不正当竞争手段。对于此类打着 “高回报”“收益快” 旗号的兼职信息,务必保持高度警惕,切勿被前期小额返利或情感诱饵迷惑。任何要求先垫付资金的网络兼职,大概率都是诈骗,坚决不要参与。

2. 虚假面试通知诈骗

诈骗手法:求职者面试结束后,不法分子会冒充面试公司人员,通过 “猜猜我是谁”“我是领导,明天到我办公室来一趟” 等话术拨打诈骗电话。求职心切的应聘者往往会误以为是面试单位的后续通知,在慌乱中听从对方指示,如要求转账缴纳所谓 “保证金”“入职手续费” 等,从而上当受骗。

防范要点:前往正规、合法的劳务市场求职,面试前尽可能确认用工方真实有效的联系方式。面对陌生电话,尤其是涉及钱财要求时,务必提高警惕,不要仅凭猜测就盲目转账。若对电话内容存疑,可直接联系面试公司官方电话进行核实,或向身边亲友咨询。

3. 中介与皮包公司勾结诈骗

诈骗手法:一些不良劳务中介与骗子公司(皮包公司)相互勾结,精心设局。中介先以推荐优质工作岗位为由,向求职者收取报名费、服务费等费用。随后,皮包公司出面假装招聘,又以体检费、服装费、押金等名目再次收费。最后,编造诸如岗位已满、求职者不符合要求等理由,拒绝安排上岗或中途辞退求职者,骗取的钱财则分赃了事。

防范要点:求职过程中,对各类中介机构保持审慎态度,仔细查看其是否具备合法经营资质。在缴纳任何费用前,务必深入了解招聘单位的真实情况,可通过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、网络评价等渠道查询。同时,坚决不要将身份证、暂住证等重要证件随意交给招工者,避免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,陷入被动局面。

4. 收取服务费后故意刁难

诈骗手法:部分中介部门在显眼位置张贴极具吸引力的招聘启事,吸引众多求职者上门。收取一定数额的服务费后,便以招聘职位已满为由,安排求职者前往偏远、工作环境恶劣的岗位,或者承诺尽快匹配合适单位,让求职者留下联系方式,却从不兑现承诺,反而以各种借口敷衍、刁难。求职者因急于找到工作,不愿长时间等待,加上被骗金额相对较小,往往只能无奈放弃维权。

防范要点:对于要求先缴纳报名费、培训费等费用的招工信息,务必保持清醒头脑,提高警惕。在选择中介机构时,优先考虑口碑良好、信誉度高的正规机构,并签订详细的服务协议,明确双方权利义务。若遭遇中介故意刁难、不履行承诺的情况,及时保留相关证据,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。

5. 临时租用场地行骗

诈骗手法:不法分子打着虚假单位旗号,在人员流动频繁的热闹地段,临时租赁办公场所。以优厚的薪资待遇、良好的工作环境等为诱饵,大肆进行招聘宣传。吸引众多求职者前来应聘并收取报名费后,迅速携款潜逃。当求职者按约定时间前来报到,却发现办公地点早已人去楼空。

防范要点:优先选择正规的人才市场,与有工商营业执照的正规劳务中介单位合作。在应聘过程中,留意招聘地点是否固定、正规,对那些临时租用场地、办公设施简陋的招聘单位,要格外小心。此外,可提前通过网络、电话等方式,对招聘单位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进行核实。

6. 网络转账陷阱

诈骗手法:利用网络信息传播快、覆盖面广的特点,在各类招聘网站、社交平台发布虚假招聘信息。以看似诱人的岗位和薪资待遇为幌子,吸引求职者投递简历。之后,以缴纳报名费、保证金、培训费等为由,要求求职者将钱转账至指定账户。一旦求职者转账,骗子便立即消失,无法再取得联系。

防范要点:通过互联网求职时,务必仔细核实招聘单位的真实性与合法性。可查看单位官网、企业工商注册信息等,确认其是否真实存在且经营状态正常。对于那些要求转账汇款的招工信息,无论理由多么冠冕堂皇,都坚决拒绝。不要轻易相信网络上过于美好的承诺,避免因贪图小利而遭受重大损失。

7. 吹嘘关系诈骗

诈骗手法:诈骗分子自称门路广、关系硬,能够凭借自身人脉,帮助求职者找到待遇优厚的 “好工作”。但疏通关系需要资金打点,诱导求职者交钱。一旦收到钱,要么找各种借口拖延,要么直接消失不见,所谓的 “好工作” 也永远不会兑现。

防范要点:不要轻信他人吹嘘的 “关系” 和 “门路”,找工作应依靠自身实力与正规途径。对于那些声称交钱就能搞定工作的说法,保持高度怀疑。可以向有经验的同村、同乡或专业人士咨询,了解求职过程中的常见骗局与防范方法,避免被花言巧语迷惑。

8. 群发招工信息诈骗

诈骗手法:骗子通过手机群发大量招工短信,内容往往包含优厚的工作待遇,如 “某酒店诚招业务员,年龄 18 - 40 岁,月薪 8000 元”“某服装公司招聘女工,月工资 3500 元” 等,利用求职者急于求职的心理,吸引他们上钩。当求职者打电话咨询时,便以报名费、押金等名目要求转账。根据求职者的急切程度,收取不同金额的费用,得手后立即注销手机号与银行账号。

防范要点:正规单位发布招聘信息通常通过官方招聘网站、正规人才市场等渠道,很少采用手机短信群发的方式。对于手机收到的招工短信,务必谨慎对待,不要轻易回拨电话或按照对方要求转账。可通过网络搜索、电话咨询相关部门等方式,核实招聘信息的真实性。

9. 监控面试诈骗

诈骗手法:不法分子伪装成招聘单位,要求应聘者前往指定地点进行 “面试”。应聘者到达后,骗子打电话告知不用现场面试,称有关部门已通过监控录像进行暗中 “面试”,且应聘者已通过,只需缴纳押金和体检费,公司不接受现金,需将费用汇入指定账号。应聘者汇款后,便再也无法联系上对方,才发觉上当受骗。

防范要点:了解正规单位的招聘流程,一般都包含现场面试环节,且不会采用所谓 “监控面试” 这种不合理的方式。对于此类声称通过特殊面试方式且要求先交钱的情况,要保持高度警惕,果断拒绝。如果不确定招聘单位的真实性,可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或相关行业协会咨询。

10. 色情招聘陷阱

诈骗手法:在报刊、网络或街头张贴小广告,打着 “某酒店”“某俱乐部” 等娱乐场所的名义,发布 “招收男女贵宾接待、司机” 等招聘信息。当应聘者打电话咨询时,告知对方实际工作是从事 “男女公关”,并描绘日赚斗金的 “美好前景”。诱导应聘者先交百元到千元不等的 “报名费”,之后以各种理由,如形象不佳、穿着不合适等,要求应聘者再次缴纳 “服装费” 等进行所谓 “包装”,实施连环诈骗。

防范要点:树立正确的择业观,对于那些薪资过高、工作内容模糊且要求不高的招聘信息,尤其是涉及娱乐场所的 “特殊岗位” 招聘,保持清醒头脑,提高警惕。不要被虚假的高薪诱惑冲昏头脑,避免陷入违法违规的陷阱。如果发现招聘信息存在可疑之处,及时向相关部门举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