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线客服系统

首页 >> 财政动态 >> 权威要闻

回到顶部

刷单 “跑分” 危害大 斩断伸向学生的电诈 “黑手”

时间:2025-05-04 21:14:23 来源:本站

在当今数字化时代,电信网络诈骗手段层出不穷,其中刷单与 “跑分” 犹如隐匿在网络暗处的恶狼,正悄然将罪恶之手伸向涉世未深的学生群体。Image_11349652641906.jpg

刷单:看似诱人的虚假繁荣陷阱

对于学生而言,经济尚未完全独立,渴望通过兼职赚取零花钱。不法分子便瞅准这一心理,以 “轻松刷单,高额返利” 为诱饵。他们宣称,学生只需利用课余时间,在电商平台上模拟真实购物流程进行刷单,就能获取丰厚报酬。起初,学生按照指示完成小额刷单任务,很快便收到本金与小额佣金,这让他们放松警惕,信以为真。

但这不过是诈骗分子精心设计的前奏。当学生被眼前的小利迷惑,加大刷单金额时,诈骗分子便会以各种借口拒绝返还本金与佣金,比如声称 “系统检测到刷单异常,需继续刷单解冻账户”,或是 “任务未完成,需完成特定金额订单才能结算”。此时,学生往往已深陷其中,在不甘心损失前期投入的心理驱使下,不断追加资金,最终血本无归。像湖北就有不少大学生因兼职刷单被骗,在该省今年发生的未成年人被骗案件中,针对大学生的诈骗手法里,兼职刷单占发案数的 14% 。不仅如此,刷单行为本身也是违反电商平台规则的不正当竞争行为,扰乱市场正常秩序,学生一旦参与,还可能面临平台的处罚,影响自身信用记录。

“跑分”:沦为违法犯罪帮凶的危险游戏

“跑分” 对于许多学生来说,可能相对陌生,但它的危害却更为严重。简单来说,“跑分” 就是利用个人的银行卡、微信、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平台账户,为他人代收账并转账至指定账户,以此赚取佣金,而这些资金极有可能来源于电信网络诈骗、赌博等违法犯罪活动。

不法分子通常打着 “高薪兼职” 的幌子,诱惑学生参与。一些学生法律意识淡薄,受利益蛊惑,认为只是出租自己的账户,动动手指就能轻松赚钱,便轻易将自己的支付账户提供给不法分子。例如,某高校大二学生彭某,在同班同学以 3% 盈利抽成的诱惑下,参与 “跑分洗钱”。其名下银行卡在特定时间内出现大额流水进出,最终被警方传唤到案。办案民警经过侦查,揪出了这条 “跑分洗钱” 链条上的 30 余人,其中多数为在校大学生。

参与 “跑分”,学生不仅可能因犯罪分子跑路或账户被冻结而遭受资金损失,还会面临严重的法律后果。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》,帮助诈骗、赌博等违法犯罪团伙进行洗钱活动,涉嫌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,参与者需要承担刑事法律责任,可能面临有期徒刑、拘役以及罚金等处罚。而且,个人信息一旦被不法分子收集利用,还会带来名誉受损、遭受推销电话与短信骚扰、账户密码被盗等诸多不良后果。

斩断黑手:多方合力守护校园净土

要斩断伸向学生的电诈 “黑手”,需要学校、家庭与社会多方共同努力。学校应加强反诈宣传教育,将反诈知识纳入日常课程体系,定期开展反诈专题讲座、主题班会,通过真实案例分析、模拟诈骗场景等形式,提高学生的反诈意识与识别诈骗的能力。同时,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与价值观,让他们明白不劳而获的 “赚钱捷径” 背后往往隐藏着巨大风险。

家长要关注孩子的网络行为,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交流,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与经济需求。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账户支付密码等关键信息,避免孩子因好奇或受诱惑而接触到刷单、“跑分” 等诈骗陷阱。在孩子使用完手机等电子设备后,仔细检查绑定账号是否有异常交易情况。

社会层面,相关部门要加大对电信网络诈骗的打击力度,严厉惩处刷单、“跑分” 等违法犯罪行为,斩断诈骗产业链。支付平台也应加强账户管理,对异常交易及时监测预警,采取限制收款、冻结账户等措施,从源头上遏制诈骗行为的发生。

学生群体务必保持警惕,不轻易相信网络上 “动动手指,躺着就能赚钱” 的虚假宣传,远离网络兼职刷单与 “跑分” 陷阱。不点击不明链接,不扫描不明二维码,一旦发现被骗,要注意保留聊天记录、转账凭证等证据,并及时报警。只有多方齐心协力,才能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、清朗的网络环境,让他们远离电信网络诈骗的侵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