社区矫正对象由于其特殊身份,更需要增强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意识和能力,以避免陷入诈骗陷阱,影响自身的矫正和重塑人生进程。以下是一些防范建议:
加强自身学习
积极参加教育活动:认真参与社区矫正机构组织的各类反诈宣传教育活动,学习电信网络诈骗的常见类型、手段和防范方法。通过真实案例分析,了解诈骗分子的作案手法和套路,提高识别诈骗的能力。
主动学习反诈知识:利用业余时间,通过阅读反诈宣传资料、观看反诈视频、关注官方反诈媒体账号等方式,主动学习最新的反诈知识和资讯,不断更新自己的防范意识,跟上诈骗手段不断变化的形势。
强化自我约束
遵守矫正规定:严格遵守社区矫正的各项规定,保持良好的行为规范和生活习惯。不随意与社会上的不良人员交往,避免受到不良影响,降低因结识不法分子而陷入诈骗陷阱的风险。
克制贪念:要明白天上不会掉馅饼,面对各种看似诱人的 “赚钱机会” 或 “优惠福利”,要保持清醒的头脑,克制自己的贪念。不轻易相信高额回报、快速致富等虚假承诺,避免因贪图小便宜而遭受巨大损失。
保护个人信息
提高信息保护意识:意识到个人信息的重要性,不随意在网上或线下向不明身份的人透露自己的身份信息、银行卡号、密码、验证码等敏感信息。在使用互联网服务时,仔细阅读隐私政策,选择正规、可信的平台和应用。
妥善处理个人物品:妥善保管包含个人信息的物品,如身份证、银行卡、社保卡等,防止丢失或被盗用。对于不再使用的物品或文件,要进行妥善处理,如将废弃的快递单、银行对账单等进行粉碎或涂黑处理,避免个人信息被他人窃取。
谨慎使用电子设备和网络
安全使用手机:安装正版的手机安全软件和防病毒软件,并及时更新。不随意点击来路不明的链接,尤其是那些通过短信、微信等渠道收到的可疑链接,避免进入钓鱼网站或下载恶意软件。谨慎下载应用程序,只从官方应用商店或正规渠道下载,防止下载到带有诈骗功能的应用。
合理使用网络:在使用互联网时,不轻易在不可信的网站上注册账号或进行交易。对于网上的各种信息要保持怀疑态度,尤其是涉及到资金、投资等方面的信息。避免在公共网络环境下进行敏感操作,如网上银行转账、登录重要账号等。
建立良好的社交圈
结交正能量朋友:在社区矫正期间,主动结交积极向上、遵纪守法的朋友,与他们互相学习、互相监督。避免与有不良嗜好或不诚信行为的人交往,以免受到他们的影响而陷入诈骗风险。
向他人请教:与身边可靠的家人、朋友保持密切联系,遇到可疑情况时,及时向他们请教和咨询。他们可能会从不同的角度提供意见和建议,帮助自己识别诈骗陷阱。同时,也可以向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寻求帮助和指导,他们会给予专业的建议和支持。
遭遇诈骗后正确应对
保持冷静:一旦发现自己可能遭遇了电信网络诈骗,首先要保持冷静,不要惊慌失措。避免因情绪激动而做出错误的决策,导致进一步的损失。
及时止损:立即联系银行客服,告知银行自己可能遭遇了诈骗,请求银行对相关账户进行止付、冻结等操作,以防止资金进一步流失。如果是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转账,也要及时联系平台客服,寻求帮助。
报警并报告矫正机构:尽快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,提供详细的诈骗信息,如诈骗分子的电话号码、账号、聊天记录、转账记录等。同时,将遭遇诈骗的情况及时报告给社区矫正机构,按照他们的要求进行后续处理,积极配合相关部门的调查工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