防范利用寄递渠道实施诈骗需要多方协作,形成合力,以下是具体措施4:
司法机关加大打击力度:公安、检察院、法院等司法机关应依据我国多层次的法律体系,积极加大对利用寄递渠道实施诈骗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。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例,2024 年全国法院一审审结相关犯罪案件 4 万余件,判处 8.2 万余名被告人,案件数和被告人数同比分别上升 29.4%、26.7%。通过严厉打击,形成威慑力,遏制此类诈骗行为的发生。
快递企业落实安全制度
实名收寄:要求寄件人出示有效身份证件,对寄件人身份进行查验,并登记身份信息,确保寄递行为可追溯,对犯罪分子形成威慑,帮助公安机关快速锁定嫌疑人。
收寄验视:在揽收过程中当场验视内件物品,通过验视有可能发现异常物品,如空包裹、禁寄物品等。2024 年 7 月,昆明顺丰快递员通过收寄验视发现大量黄金,成功阻止一起诈骗案件。
过机安检:通过安检设备对邮件快件进行检查,及时发现违禁物品和可疑物品,防止其进入寄递渠道。快递品牌总部还应强化内部管理及加盟网点管控,优化数据加密、包裹抽检、广告审核等环节,逐步提升识别诈骗物品的能力,探索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识别寄递渠道诈骗。
加强宣传教育
多部门联合宣传:公安、市场监管、邮政管理等部门可以定期召开新闻发布会,发布风险提示,利用广播、报刊、电视、网站、新媒体等渠道宣传防范知识。建立宣传资源共享平台,整合宣传素材,避免重复劳动。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分析诈骗高发区域和人群,采取针对性措施。
快递企业宣传:在分拣中心、网点等场所张贴反诈海报,播放宣传视频。在发给用户的信息中加入防范内容,在快件外包装上张贴防范标语。组织快递员参加专题培训,提升其对涉嫌诈骗包裹的识别能力。鼓励快递员在与客户交流过程中宣传反诈骗知识,提醒客户防范,并建立奖励机制和快递员与公安部门联系的绿色通道。
基层组织宣传:基层政府部门、事业单位、社会团体和社会组织应加强对高风险人群的宣传教育力度。针对老年人普及防范知识,针对在校学生,教育部门应开展反诈骗宣传教育,增强青少年反诈骗意识。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防范的良好氛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