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5-04-25 21:48:10
来源:本站
在信息时代,电信网络诈骗如影随形,诈骗手段不断翻新,让人防不胜防。为守护大家的财产安全与生活安宁,提升全民反诈 “免疫力”,这份防诈骗安全知识请牢记于心、付诸于行!
冒充公检法:骗子伪装成公安局、检察院、法院工作人员,通过电话告知你涉嫌洗钱、贩毒等严重犯罪,要求配合调查。以 “案件保密” 为由,让你切断与外界联系,诱导将资金转入所谓 “安全账户” 自证清白。记住,公检法绝不会通过电话办案,更不会要求转账!
冒充客服:自称电商、物流或银行客服,以商品质量问题、快递丢失、账号异常等理由联系你。提出退款、理赔或解除风险,引导点击钓鱼链接、扫描二维码,或索要银行卡号、密码、验证码,实则盗取资金。正规客服不会通过非官方渠道索要敏感信息!
网络刷单:打着 “轻松兼职,高额返利” 旗号,在网络发布刷单广告。先用小额刷单返利获取信任,再诱使进行大额刷单任务,随后以 “系统故障”“任务未完成” 等借口拒绝返款,甚至要求继续投入才能提现。刷单本就违法,还可能血本无归!
投资理财:包装虚拟货币、高息理财、私募股权等虚假投资项目,承诺 “稳赚不赔”“低风险高收益”。初期给予小额盈利,吸引加大投资,最后关闭平台卷款跑路。投资有风险,承诺保本保息的都是诈骗!
不轻信:对陌生电话、短信、网络消息保持警惕,无论对方身份多权威、承诺多诱人,都要冷静思考,不被花言巧语迷惑。
不透露:妥善保护身份证号、银行卡号、密码、验证码、家庭住址等个人信息,不随意在不可信网站、APP 填写,不向陌生人透露,避免信息泄露成为诈骗突破口。
不点击:切勿点击来路不明的链接、扫描陌生二维码。这些可能是钓鱼网站、恶意软件的入口,一旦点击,可能导致手机被植入病毒,泄露信息或被盗刷资金。
不转账:涉及资金往来,务必再三核实对方身份和意图。即使是熟人要求转账,也要通过电话、视频等方式确认。转账前多问自己 “是否真的了解对方?”“转账理由是否合理?”,不给骗子可乘之机。
安装反诈利器:在手机、电脑安装国家反诈中心 APP,开启预警功能,实时拦截诈骗电话、短信,识别风险网址,为财产安全加上 “防护盾”。
主动核实信息:接到可疑电话,通过官方网站、客服热线核实对方身份;收到陌生邮件、短信中的链接,仔细查看网址是否正确,有无官方认证标识,或直接删除。
学习反诈知识:关注警方、官方媒体发布的反诈案例和最新诈骗手段,定期与家人、朋友分享,提高身边人的防范意识,共同织密反诈 “安全网”。
及时报警求助:一旦发现被骗,立即拨打 110 报警,保留聊天记录、转账凭证、通话录音等证据,协助警方快速破案,减少损失。
防范诈骗,人人有责!让我们将反诈知识融入日常生活,从每一个细节做起,以 “防诈之心”,行 “安全之事”,共同抵制电信网络诈骗,守护美好幸福生活!